法律維權
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切實做好聯系 引導 服務社會組織工作
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
切實做好聯系 引導 服務社會組織工作
長春市總工會
聯系和引導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,是黨中央賦予工會組織的重要政治責任,也是工會適應形勢發展、積極主動作為、推進改革創新的重要部署。長春市總黨組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工作,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市總工會主席甘琳明確指示,要按照全總和省總文件精神,結合全省社會組織工作會議重點任務部署要求,立足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,認真研究工會服務社會組織職能,積極引導社會組織、聚合社會資源、服務職工群眾。下面,就我市工會相關工作開展情況,向各位領導和各位同仁進行匯報。
一、我市社會組織基本情況
為全面掌握我市社會組織的基本情況,做到情況清、底數明,有針對性的開展對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、示范帶動、聯系服務工作,2017年8月份,長春市總通過下發調研方案、召開專題會議、聽取匯報、個別訪談以及到民政部門了解情況等方式,對我市社會組織基本情況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。先后召開座談會28 個,匯總統計表2000多份,個別訪談近百人。目前,我市共有社會組織2123個,主要集中在社會團體、民辦非企業單位、社會中介組織和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四大類。其中:社會團體457個,已建立工會組織37個,會員近千人;民辦非企業單位1221個,已建立工會組織402個,會員6240人;社會中介組織218個,已建立工會組織36個,會員1540人;城鄉社區社會組織227個,已建立工會組織24個,由于多為兼職和退休人員,不具備發展會員條件。
二、工會聯系引導社會組織工作的主要做法
作為省總確定的首批聯系引領社會組織的試點城市,我們深感責任重大、任務艱巨。一年來,在省總的具體領導和指導下,長春市總緊緊圍繞工會基本職責,在不斷提高認識、凝聚共識的基礎上,著力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聯系引導作用,著力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、最迫切的問題,以服務增進感情、鞏固陣地、凝聚人心。
(一)領導高度重視、精心統籌謀劃
去年年初,全總下發了《關于推進工會聯系引導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工作的意見》后,甘琳主席高度重視,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部署,把研究制定《關于發揮工會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 引導社會組織服務職工群眾的工作方案》,作為工會改革的配套文件之一統籌謀劃。成立了由組織部、法工部、保障部、會員服務卡辦公室、教科文衛體工會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工作機構,認真研讀《意見》,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,研究落實措施。
(二)充分發揮市總工會自建協會職能作用,服務職工群眾
市職工文化體育協會、勞動模范協會和職工技術協會是市總工會自身創建的社會組織,也是我市服務職工、服務勞模的主陣地,市總始終高度重視和關注協會的健康發展。為滿足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,市總要求將原來出租的房屋逐漸收回、改造,用于職工活動場所。對協會的幫助、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。2017年為職工文體協會注入資金400萬元,保證了協會活動的正常運轉。
1.發揮市職工文體協會的職工文化引領作用,努力打造具有生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職工文化品牌。職工文化體育協會是2012年成立的。成立8年來,在市總黨組的高度重視下,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以協會十二個專業委員會為依托,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,組織開展各類職工文化體育活動。2017年組織開展公益性職工文體活動百余場,受益職工群眾10余萬人次,在推動企業文化、職工文化建設、推進我市文化名城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。一是開展了農民工文化服務“四個一行動”,即每月開展一次文藝體育培訓,一次文化大講堂活動,送一場慰問演出,每周為農民工提供一場免費電影。二是積極組織廣大職工參加體育、舞蹈、健身操、攝影、職工文化大講堂、新春書畫筆會、“送文化、走基層”燈謎有獎競猜、“不忘初心·筑夢新征——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集郵展”等活動,借助文化宮網站手機端、QQ群、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為農民工提供了免費文化服務信息推送,受益農民工達1萬余人。特別是每年精心組織打造的“長春市職工新春晚會”,為廣大職工送上了一場職工文化盛宴,深受廣大職工的好評。三是深入了解基層工會和職工需求,為廣大職工提供“點餐式”精準文化服務。以“中國夢?勞動美?工會情”為主題,廣泛開展慰問演出下基層、文化講座下基層、培訓輔導下基層等系列活動,全力打造“送文化走基層”服務品牌,使一線職工足不出廠,就能夠感受到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。
2、發揮勞動模范協會的平臺作用,以榜樣力量踐行偉大實踐,努力打造職工建功立業大舞臺。一是組織動員職工積極投身“踐行新理念、建功十三五”主題勞動競賽,參賽企業3971家,參賽職工23萬人,開展技術革新874項;二是創建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125個,完成創新項目1800余項、獲國家專利150余個、創造經濟效益近億元;三是與人社局聯合印發《長春市2017年職工技能大賽方案》,全年共舉辦3類、28場、31個工種的職工技能大賽,2132個單位、14.7萬名職工參賽;四是聯合市廣播電視大學開辦了“勞動模范和優秀職工高等學歷教育班。組織開展了勞模療休養活動。
3.發揮職工技術協會的功能作用,展現職工創新成果,為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搭建平臺。一是會同市科協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聯合開展了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、職工技術創新標兵和職工先進操作法評選活動。評選出十大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、十大職工技術創新英才、十佳職工先進操作法和108項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;二是成功舉辦了“匠心獨具·創新逐夢”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展。100余家企事業單位的400余項成果參展,近萬名職工進行了參觀;三是組織召開了長春工匠技能展示暨師徒結對簽約活動。24名師徒代表現場簽訂了師徒結對協議,200名長春工匠舉行了宣誓儀式,通過師徒結對活動,共同完成創新成果252項,節創價值4760余萬元,解決生產難題600余項,提出合理化建議200余條。
(三)接長工作手臂,以購買服務實現引領職能
1.為基層工會和廣大職工提供精準法律服務。按照省總工作要求,2016年我們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組建了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,一年半以來,律師團成員以其專業知識和實操經驗為職工提供法律咨詢1596人次,通過調解、法律援助為81名職工挽回經濟損失2100多萬元,其中涉及農民工維權案件22件。參與普法宣傳、培訓近百場。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的建立,為農民工、困難職工提供法律援助、普法宣傳、政策咨詢提供了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;為工會更好地參與立法、調處重大勞動爭議起到了智囊參謀作用。
2、為下崗職工再就業、創業提供知識儲備。為拓展職工下崗再就業渠道,長春市總職工服務中心注重在勞動技能培訓上下功夫,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。與市餐飲協會、民辦技術學校聯合舉辦家政服務、烹飪技術等免費培訓。去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4期。并積極與社會組織建立聯系,開發就業崗位(單位及家庭)2100個,新增就業人員1550人,安置就業1012人次。
3、為工會經費規范、有效使用提供保障。從去年開始,長春市總積極探索推進委托第三方審計模式,采取購買社會服務、統一招標的方式,擇優引入社會審計力量,對全市各直屬基層工會實施委托審計。形成了以工會內部審計為主體、以國家審計監督為指導、以社會審計為補充、以職工會員監督為基礎的立體經審監督體系。
4、為職工普法宣傳活動注入新模式。借助社會組織和大學生志愿者的力量,創新開展了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維護憲法權威,工會普法在行動”大型普法宣傳咨詢系列活動?;顒痈淖兞艘酝辗ㄐ麄髦邪l放宣傳單、進行法律咨詢答疑的傳統模式,而是由市職工文體協會會員和大學生志愿者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、普及法律知識、傳播法制文化,以緊貼廣大職工群眾現實生活、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。通過文藝節目的表演,充分體現廣大職工群眾和現代大學生對祖國的熱愛、對黨的熱愛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,表達了對法律的敬仰和尊重。
5、為特殊職工群體撐起健康保護傘。從2012年起,長春市總就在民營??漆t院建立了女職工“醫療救助基地”,免費為女職工進行特殊疾病普查及減免醫療費用的救助幫扶活動,實施對廣大女職工的健康預防性關懷,活動重點向中小微企業傾斜。幾年來參檢女職工4萬余人,近千人得到救助治療。
三、下步工作打算
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社會組織的作用納入協商民主體系之中,這既是社會組織政治功能加強的重要體現,也是黨中央對社會組織高度重視的生動體現。聯系服務社會組織,引領廣大職工聽黨話、跟黨走,是擺在我們各級工會組織面前的政治任務。為此,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市總改革任務、采取有力措施,抓好試點、做實項目,規范社會組織服務流程,以加強對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的廣泛聯系、服務為工作重點,以購買社會力量服務、開展主題社會公益為重要手段,努力推動形成“工會組織引領凝聚、社會力量協同發展、職工群眾共建共享”的服務型工會工作格局。
1.切實發揮好對社會組織的聯系引導作用。目前,我市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還存在服務項目少、功能單一、特點不突出等客觀問題,工會在購買服務上也存在制度建設不強、協同不夠的問題,這就要求我們在不斷提高對社會組織服務工作認識的同時,加強對社會組織的聯系引導,加大宣傳、扶持和培育力度,逐步讓他們了解、熟悉工會的特點,真正掌握職工需求,更好服務職工群眾。
2.不斷加大自主孵化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。做優、做強職工文化體育協會、勞動模范協會和職工技術協會,實施項目化運作,確保服務項目準確落地、服務職工。逐步建立承接上級群團組織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機制體制。在人員、資金、活動場所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,幫助社會組織正常運轉,確保社會組織有錢辦事,推動工會孵化培育的社會組織成為帶動、示范其他社會組織的樞紐。擴大工會會員卡服務范圍和功能,吸引更多的社會組織成立工會和更多的職工加入到工會中來,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。
3、探索與其他群團組織聯手打造社會組織服務平臺。以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聚集的工業園區、商圈、樓宇、“雙創”孵化園、重大項目工地等區域為重點,在已建有職工服務中心的區域依托其建立由工會牽頭的群團服務站;擴大了審計覆蓋面,促進了工會經費規范有效使用,形成了以工會內部審計為主體、以國家審計監督為指導、以社會審計為補充、以職工會員監督為基礎的立體經審監督體系。聯手共青團、婦聯等群團組織整合工作內容和服務項目,面向區域內的職工群眾開展服務活動,接長手臂、形成鏈條,打造群團聯系服務職工群眾的一線窗口和工作平臺;借助企業家協會和工商聯直屬協會、商會,全面推動《吉林省企業集體協商條例》的貫徹落實。
4.加強工會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。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社工隊伍建設的意見》,按照基層實際需求,采取統一招聘的方式,進一步壯大工會社工隊伍,通過建立一支懂業務、素質好、能干事的專業化工會社工隊伍,為社會組織提供多元化、專業化、精準化的服務,推動社會組織工會工作落到實處。
5.培養網絡志愿者隊伍,加強對職工政治引領。積極團結培育社會組織中的領軍人物,牢牢把握抓典型、立標桿、帶整體這一總體思路,把社會團體中的優秀個人、團體納入到各類評先活動中,堅持典型引路;主動聯系一批以社會知名人士為主的職工網絡“大V”,培養一支以青年職工為主的網絡志愿者隊伍,帶頭及時主動發聲、加強正面引導,回應職工網民關心的各種問題,弘揚正能量,占領網絡輿論主戰場。